发表时间: 2022-06-14 16:23:49
作者: 易水环保网
来源: 水处理搬运工
浏览:
01微生物污染
症状:产水量下降,脱盐率下降,压差上升。
现象:细菌微生物孳生严重,膜壳打开或膜元件解剖后,膜壳内部和膜表面和进水流道附着粘稠状物质,并伴有臭味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原因:
进水中富含营养物质,例如TOC和COD偏高;
未杀菌或杀菌不足,进水中含有微生物;
阻垢剂过度稀释,药箱污染严重;
停机后冲洗不及时,造成细菌微生物污染;
还原剂过量投加,造成厌氧菌滋生。
解决方案:
设置杀菌设备或调整加药量,防止原水的微生物污染;
调整还原剂加药量;
采用非氧化性杀菌剂,例如:DBNPA进行定期冲击式杀菌;
消毒整个系统,包括预处理和膜,防止重新污染;
采用PH=12-13强碱清洗恢复,同时可采用NaOH+Na-SDS或Na4EDTA清洗。
02无机结垢污染
症状:产水量下降,脱盐率下降,压差上升,膜元件变重。
现象:结垢常常发生在最后一段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原因:
原水硬度、pH、碱度值高,钙、钡、锶、硫酸根含量高;
给水水质改变,例如进水PH变化;
RO系统高回收率,超过了无机盐的溶解度;
阻垢剂选型错误;
阻垢剂加药量不足。
解决方案:
分析垢的成分;
调节进水PH值,例如加酸;
降低进水硬度,例如软化;
应降RO系统回收率
调整阻垢剂的加入量或更换阻垢剂
采用酸清除碳酸盐垢,硫酸盐垢很难清洗恢复,采用NaOH+Na4EDTA或Na-SDS清洗。
03铁污染
症状:产水量降低,脱盐率降低。
现象:压力容器开启后,膜元件端面呈红褐色,膜元件解剖后,膜表面呈红褐色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原因:
原水铁含量高;
预处理系统中的管道或压力容器腐蚀
解决方案:
采用曝气絮凝方式去除原水里铁;
更换或维护设备;
采用Na2S2O3或H3PO4以及柠檬酸清洗恢复。
04有机污染
症状:产水量下降,脱盐率下降,压差上升。
原因:给水中含油;用于预处理的阳离子凝聚。
解决方案:调整预处理过程。清洗膜元件。
05胶体污染
症状:产水量下降,脱盐率下降,压差上升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06泥沙颗粒污染
症状:产水量下降,脱盐率下降,压差上升,进水压力。
现象:泥砂颗粒堆积在第一段的前几支膜元件的进水端。
原因:
原水被污染;
预处理不够;
混凝剂使用不当。预处理加药量不适,絮凝剂的过量产生二次絮凝;
絮凝剂与水质不兼容;
水处理剂的配伍性有问题。
解决方案:
检查预处理过程,调整工况;
调整混凝剂种类及用量;
加入特效阻垢剂;
清洗膜元件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07膜氧化
症状:产水量上升,脱盐率下降,压差持平。
现象:膜元件解剖后,Fujiwara实验中实验溶液变成粉红色,原子光谱化学分析法(ESCA)发现氯或溴元素。
原因:
预处理氧化性杀菌剂投加过量;
还原剂失效或投加量不足。
解决方案:
解剖分析;
严格控制进水ORP值;
膜元件被不可恢复性的损伤,难以修复,只能更换膜元件。
08膜损伤
症状:产水量升高,脱盐率降低,压差升高。
现象:进水端污染严重,玻璃钢外壳沿轴向破裂,进水格网突出。膜解剖后,膜表面出现气泡和分层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原因:
不正确的操作,产生背压,例如清洗完毕后忘记开启产水阀门等;
进水压差过大;
给水中有金属氧化剂或其他颗粒杂质使膜表面磨损;
解决方案:
按照规定操作,严格防止背压;
改善预处理,及时清洗,防止压差过大;
更换膜元件。